如果一家app公司的活躍用戶的增長趨勢是一路向上的。那么理所應當,其app啟動次數和使用時長也應該是同步向上的。
但"全球領先"美容微整形平臺更美創造了一個奇跡,根據易觀千帆數據,更美app啟動次數和使用時長同步實現逆生長。
這還不夠激情,更美正在試圖創造一個更大的奇跡。自2017年6月25日起,其活躍用戶拔地而起,從2萬竄升到近16萬,增長了7倍,僅歷時5天。
如果一家數據可能因為算法導致偏誤,那么我們看看另一家數據公司的情況。根據第三方數據公司TalkingData監測,更美app在6月底的一周環比覆蓋率增長了500%以上。
筆者此時在想,要是創業沒有那么多地前戲,更美創立不是在2013年,而是直接進入2017年6月25日的那一天,更美的創業史該是soeasy!
但是這還是不能代表目前的更美速度。這奇跡性的5里天,更美app啟動次數和使用時長不再是逆生長,而是催化生長。
啟動次數自6月25日的5.87萬次,竄升到6月29日的51.63萬次,5天增長了9倍。
數據異常的原因
帶著疑問,筆者采訪了一位過去任職于阿里巴巴的app運營專家,她總結了數據快速上升的3個可能性:
第一,大規模廣告投放或事件營銷。即通過營銷手段短期內大規模提升品牌認知度,使之爆紅。
5月20日和6月6日更美曾進行大規模推廣活動,網絡上鋪陣著更美的品牌宣傳稿:"全新品牌理念升級引爆社交媒體"。但根據易觀和TalkingData數據,日活用戶增長卻表現平平。
此種辦法在拉新用戶的同時,如果再加入對app打開次數和使用時長的要求,那么按2017年第二季度價格測算,用戶獲取的成本約為2-3元/人。
刷單刷起來美好,不刷就打回原型。因此,一旦開刷就要咬緊牙關,天天往出掏錢,這就是為什么刷數據的企業一般都顯得心急的原因,數據會猴急似地向上竄。雖然數據一下子拉上去太假,但坡度越緩,時間越長,付出的金錢成本越高。
更美日活躍用戶增長從6月25日的2萬起,第2日7.8萬,第3日12.5萬,第4日13.75萬……如果按照最低成本2元推演,第2天要掏出10萬,第3天掏20萬,第4天掏23萬……如果要達到60萬的日活,那么當日需要付出超過100萬的成本。更美如果真這么玩,一個月需要3000萬以上的成本。當然,也可以一起談個打包價,總體成本也許會降到1000萬以內。
第三,也有成本低、更"可持續"的玩法,那就是自建技術團隊刷單。
2013年,人人游戲就曾破解AppStore入口,完全不用嘔心瀝血地拉新,絞盡腦汁地提升用戶體驗。程度員哥哥動動手指,用戶有了,粘性也有了。
筆者誠心建議,如果更美有這么"高級"的技術,那么可以換個行業去悶聲發大財了。
一個慣于發火箭的公司
2015年,更美APP曾對外宣稱激活用戶過千萬,隨后有記者調查了更美在百度應用市場上的下載數據監控。2015年4月13日,更美數據直線拉升,激活用戶量從68萬一躍到1000萬多。那時的更美看起來比現在更大膽一些,也許是沒有現在那么有錢。
而對于創業企業本身,刷單帶來的僅是虛擬的增長。短暫的激情會過去,皇帝的新裝會褪去,數據掉下去后,企業剩下的是被榨干的皮囊。
拼不死同業企業,倒下去的就是自已。難道這就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創業心態?
《太行日報》、《太行日報·晚報版》和晉城新聞網所有自采新聞(含圖片、視頻)獨家授權晉城新聞網發布,版權歸太行日報社所有,報紙和網站發布的獨家新聞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或鏡像,否則以侵權追究責任!(來源:北京時間)